首页 > 资讯 > (英灵殿,汉末风云录)刘羲陌零頨完整版免费阅读_刘羲陌零頨精彩小说

英灵殿,汉末风云录

英灵殿,汉末风云录

陌零頨

本文标签:

网络上备受关注的[类型],英灵殿,汉末风云录主人公:刘羲陌零頨,小说情感真挚,本书正在持续编写中,作者“陌零頨”的原创佳品,内容选节:<br>汉朝时期皇子进行学习时一般都有专门的一对一老师,地点并不固定,由于拜蔡邕为师,因此蔡邕被额外授予了太学博士头衔,蔡邕为人正直且不依附权贵,在他眼里皇子和平民家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因此每日让他去太学报到,此时刘羲三人便是在太学。对于太学的学子来讲,刘羲三人名气不可谓不大,并不是因为刘羲从出生开始刻意营造的名气,而是它们三人真真正正担得起天才二字。刘羲两三岁便能识千字不说,对于经史典籍更是过目不忘,别人几天才能背完的文章刘羲一天就能背完,本来只有刘羲一个这么有天资的就已经了不得了,可偏偏刘羲身边的两个下人也这么厉害,谢玄和刘裕才七岁便已经能和很多太学里自认为有点才华的人进行辩论,引经据典甚为得体,平日里太学的先生们都极为喜欢这三人。<br><br>说起太学其发展无不体现着汉王朝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汉代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开设《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br><br>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汉灵帝熹平四年(175),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br><br>洛阳城以及周围的土地本就寸土寸金,位于洛阳城外东南地区的太学占地不可谓不大,数十亩的土地面积以及各种教学建筑的修建让它几乎有了现代大学的雏形。此时刘羲三人漫步在太学,昨日因游玩产生的浮躁心情在这里居然消失了,三人的内心居然变得格外平静,这就是环境的魅力。太学有不少类似于后世图书馆的建筑,平日里太学里的学子没有上课时一般都会去图书馆这边诵读经典,这对于学子可是非常宝贵的机会。<br><br>这东汉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官学和家学引出的私学组成。而东汉主要的官学,基本上是汉光武帝刘秀创立的太学,和汉灵帝刘宏创立的鸿都门学(这鸿都门学,学什么不重要,178年设立)。各地州郡也有府学,不过府学基本上形同虚设。像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都有家学。汝南袁氏的家学就是《孟氏易》,弘农杨氏则是《欧阳尚书》。稍差一点的宗族,比如颍川郭氏,家传《小杜律》.,而且是几代人都是学法律,宗族里出了很多官员,故颍川郭氏可以称为【家世衣冠】。<br><br>这种有家传,就可以形成私学,比如南阳人洼丹,其在王莽时期避世,教书育人,有徒弟数百人。还有一种,徒弟从师父那里接受传承后,也设立私学,比如京兆人杨政,在建武年间,从代郡儒人范升那里,接受《梁丘易》的传承,开设私学,有徒弟数百人。济阴人曹曾,从乐安千乘人欧阳歙那里,获得《伏生尚书》的传承,开设私学,有3000徒弟。还有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儒郑玄,郑玄先上太学,然后师从京兆人第五元先,东郡人张恭,扶风人马融,然后即使【家贫】,也有徒弟数百人<br><br>对于这个时期的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很多典籍都被世家大族垄断,并且这个时期可没有什么隋唐以后像学堂这种机构,大部分人想读书必须拜入当地的大家族也就是所谓的私学,如果不想拜入也行,那就靠关系找一个老师进行私教,而且这个时期造纸术并没有普及,印刷术更是没有,想要读更多的书不是有钱就能读的,知识也是会被垄断的,很多时候如果是布衣出身去找大家族看书说不定人家理都不理你,但是太学相对好一点,有时候像是商贾或者平民子弟花点钱还是能进去的,各州郡每年也都有推荐名额推选出一部分士子进入太学进修,底层人如果有钱的话可以去参与考试,不过很严格,这个时代门第上的认知慢慢普及,有时候即便考得上社会地位不高的话想要读书就会被人暗箱操作。<br><br>对于刘羲三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想想刘羲在原先的世界里小时候爷爷天天拿着戒尺逼着刘羲把儒家十三经给学完了,长大后家里的长辈们又总是唠叨个没完老是让自己好好学习多读书,当时刘羲对读书学习没有多么看重,毕竟身处现在社会,对于古代读书的不易并没有多少认知。可是自从在东观拜蔡邕为师后才明白这个时代读书的不容易,在太学里有些学生家里为了让孩子读书不惜贩卖祖业。在原先的世界,刘裕早年也颇为可怜,小时候爹不疼娘不爱的,他幼年丧母,父亲也不想抚养他,少年时期受过的教育很少,每天都为一日三餐奔波,如果不是被琅琊王氏看重估计后来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也就不会出现了。<br><br>“殿下,蔡先生就在楼上,您三位可以上去了。此时刘羲三人进入了一处建筑内,这是太学里类似于后世大学里的自习室的地方,不少学子此时就在此处跪坐在书桌边进行课业的学习。而其中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出现在刘羲的面前,对刘羲恭敬地行礼。<br><br>“哟,陶然,你今天不卖东西了?平日里你在太学做生意可是风生水起呀,周围商贩的生意都被你抢光了吧?今天怎么乖乖来自修了?<br><br>刘裕和谢玄看着陶然不禁向陶然打趣,陶然这个名字确实没有什么名气,可是他父亲比较出名,尚书郎兼幽州刺史陶谦的儿子,陶谦胜任徐州刺史是黄巾之乱的事情了,现在陶谦还在幽州,陶谦在洛阳有些产业,再加上不想携带家小去赴任于是就让家里人安排陶然来到了太学并且让蔡邕代为管教。刘羲平日里也会在蔡邕休沐时和陶然去蔡邕家里坐坐,平日里在太学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自然而然就熟络了起来。陶然学习一般,但是商业头脑极为发达,但是士农工商等级森严,明明是士子却偏偏行商贾之事,估计是被先生们知道了,本来这种事情一经发现就得被开除,谁让人家是爹是陶谦呢,祭酒网开一面罚陶然来抄书来了。<br><br>“唉,哥哥我这不是被抓到了吗,蔡先生下令罚我抄国风三十遍,三十遍呀,殿下您可得给我求求情呀。小玄,寄奴,你俩好好跟殿下学学,就殿下没嘲笑我。<br><br>刘羲看着陶然不禁深思,这人绝对的自来熟,尤其是对我们仨,每次看我们仨就跟狗见了肉包子一样,不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人一定是有事,我就不信三十遍能难倒你?<br><br>刘羲看着陶然微微一笑,说道:“说吧,还有什么事?<br><br>陶然一看刘羲猜出了他的心思,连忙行礼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殿下最近几日有空吗?这不是想请殿下吃顿饭吗?当然了,小玄寄奴也可以来。<br><br>刘羲立刻回礼道:“想请我吃饭就直说,弯弯绕绕的。<br><br>“只是到时候吧,我还得请一个人来,不知殿下介意不介意。<br><br>刘羲看到陶然一脸的贱笑,觉得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立刻问道:“你还能请谁来?别告诉我你要请蔡琰姐来。<br><br>刘羲脸上顿时有了一丝恐慌简直就是条件反射,从刘羲拜师开始,蔡琰就是刘羲的命中克星,蔡琰明明也就大刘羲五岁,但是把女大五赛老母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每次只要刘羲耍小聪明一定会被蔡琰逮到,这两年里刘羲从两岁开始蔡琰每次都对刘羲管东管西唠叨个没完,每次蔡琰都代替蔡邕对刘羲进行考核,好多次刘羲都已经尽力表演了,每次都装作不会,可是还是会被蔡琰试探出来,结果就是刘羲的课业日益繁重,每次想捉弄蔡琰可每次迎来的都是蔡琰的拳头。好歹在历史上是个才女,怎么这么暴力呢。但是就连刘羲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蔡琰,确实称得上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才九岁便已经开始帮助蔡邕整理各类典籍。而陶然呢?每次除了给刘羲一个同情的目光外,会给予刘羲除了实际帮助以外的所有帮助。<br><br>“哈哈哈,不愧是殿下,这都给您猜到了?小师姐也要来。<br><br>果然,算了,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小玄和刘裕平时能聊得来外,也就陶然跟蔡琰了,去就去吧。<br><br>刘羲点点头,然后说道:“没什么事我就去找先生了,不过作为同门,我给你个建议,不要找人代抄,先生不是傻子,他想让你把这次惩罚记在心里。<br><br>陶然笑了笑然后跟刘羲三人行礼,还不时拍一拍谢玄和刘裕的肩膀,目送三人上楼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变得若有所思起来,嘴里呢喃道:“猜测确切吗?希望不会让我们失望。<br><br>来到楼上便看见了蔡邕,蔡邕人长得和蔼,对刘羲三人也非常好,见到三人上楼后也不等三人行礼便示意三人找地方坐下。<br><br>“你们来了,昨日在洛阳城玩的可开心?蔡邕饶有兴趣的看着三人,蔡邕无子,三十岁时才只得了蔡琰这一个女儿,无论是刘羲还是陶然他都是把二人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刘羲平日里对蔡邕是极为尊敬的。刘羲本身以前就是个研究生,算是半个学问人,蔡邕算得上一位好老师,不仅是在原先的世界的历史里对刘羲的影响,更是这两年蔡邕的言传身教让刘羲明白蔡邕确实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br><br>对于刘羲来说,面对蔡邕一定会知无不言的,刘羲如实说了昨天经历的一切,包括晚上救蹇图的事,刘羲诚恳地问道:“老师,您说学生做的对吗?<br><br>蔡邕首先看向谢玄,对谢玄说道:“小玄,你怎么看?<br><br>谢玄起身回答道:“先生,我觉得殿下做的有道理,北部尉曹操公正严明是一个忠臣,但是一旦杀了蹇图那么对曹大人来讲一定会被报复,殿下及时出现化解了矛盾,既救了蹇图但是也为了让曹大人立威而惩戒了蹇图,从另一方面讲也保住了曹大人。而且也算是卖了人情。<br><br>蔡邕并不言语,看向刘裕,问道:“寄奴,你有何看法?<br><br>刘裕起身回答道:“虽然钻了汉律的漏洞,但是好在双方没有产生矛盾,殿下能去解决这件事,我觉得并不是因为蹇硕的缘故,蹇硕还不足以让殿下亲自招揽,我昨晚想了一晚上,或许殿下看重的是北部尉曹操。<br><br>刘羲看着二人,觉得很满意,不愧是能让史学家在是书上单独作传的人,才七岁就已经远超同龄人。<br><br>蔡邕看了看三人,令三人坐下,之后说道:“殿下,你昨晚的行事很好,至少作为一个四岁孩童你已经超乎我们的意料了,但是你们三人可曾想过,你们卖给曹操的人情是强买强卖。<br><br>三人顿时变得疑惑起来了。不等三人说话蔡邕接着说道:<br><br>“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我曾与曹操有过几次交谈,此人断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杀了蹇图会被陷害难道曹操不知道吗?他知道却还是做了这是为什么?<br><br>“所欲有甚于生者。三人同时回答道,并且若有所悟。<br><br>蔡邕看着三人的表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接着说道:<br><br>“你们三人都是早慧之人,皆是天资聪颖之辈,但是切不可自恃聪慧而把所有人都想的那么简单,尔等要明白,汉律的尊严不可辱,这是朝廷的威信所在,如果人人都像殿下这般,这世上还有王法吗?曹操明知他是蹇硕的叔父还要杀之立威是因为他早就做好被报复的准备,在他心里朝廷的威严高于一切,你们要记住,这世上有很多人为了内心的追求是可以甘愿赴死的。<br><br>三人起身行礼恭敬道:“谨受教!<br><br>蔡邕接着说道:“不过也并非是坏事,至少能让曹操让步就证明殿下您让曹操觉得您或许在他心里比汉律重要。殿下别紧张,此间只有我们几个,没人偷听。<br><br>刘羲顿时觉得紧张了起来,果然不能因为自己有着比这个时代的人还超前的见识就自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真要跟这些老狐狸斗估计连骨头都不剩了。老师说的在理,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br><br>蔡邕满意地看着三人,他对三人昨晚的所作所为很是满意,殿下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好好教导将来必成大器,小玄和寄奴也有人杰之资,他们二人辅佐殿下,何愁大汉不兴。<br><br>“今日我们学习孟子鱼与熊掌的辩论。<br><br><br>

来源:fqxs   主角: 刘羲陌零頨   时间:2023-02-24 08:01:49

小说介绍

小说《英灵殿,汉末风云录》,超级好看的穿越重生小说,主角是刘羲陌零頨,是著名作者“陌零頨”打造的,故事梗概:皇宫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烟火气,今日第一次出来游玩让刘羲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其实东汉时期的繁华程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低,就目前来看至少西城这边的繁华程度跟自己原先世界里的二三线城市差不多,即使受困于一定的历史局限,洛阳,也是目前亚洲最繁华的城市!“寄奴,小玄,大街上还挺好玩的,今日我们必须好好逛逛,不然下次出宫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刘羲一边四处张望一边对谢玄和刘裕说着,刘羲虽然心理年龄有二十多岁,但...

第5章 太学


汉朝时期皇子进行学习时一般都有专门的一对一老师,地点并不固定,由于拜蔡邕为师,因此蔡邕被额外授予了太学博士头衔,蔡邕为人正直且不依附权贵,在他眼里皇子和平民家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因此每日让他去太学报到,此时刘羲三人便是在太学。对于太学的学子来讲,刘羲三人名气不可谓不大,并不是因为刘羲从出生开始刻意营造的名气,而是它们三人真真正正担得起天才二字。刘羲两三岁便能识千字不说,对于经史典籍更是过目不忘,别人几天才能背完的文章刘羲一天就能背完,本来只有刘羲一个这么有天资的就已经了不得了,可偏偏刘羲身边的两个下人也这么厉害,谢玄和刘裕才七岁便已经能和很多太学里自认为有点才华的人进行辩论,引经据典甚为得体,平日里太学的先生们都极为喜欢这三人。

说起太学其发展无不体现着汉王朝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汉代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开设《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汉灵帝熹平四年(175),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

洛阳城以及周围的土地本就寸土寸金,位于洛阳城外东南地区的太学占地不可谓不大,数十亩的土地面积以及各种教学建筑的修建让它几乎有了现代大学的雏形。此时刘羲三人漫步在太学,昨日因游玩产生的浮躁心情在这里居然消失了,三人的内心居然变得格外平静,这就是环境的魅力。太学有不少类似于后世图书馆的建筑,平日里太学里的学子没有上课时一般都会去图书馆这边诵读经典,这对于学子可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这东汉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官学和家学引出的私学组成。而东汉主要的官学,基本上是汉光武帝刘秀创立的太学,和汉灵帝刘宏创立的鸿都门学(这鸿都门学,学什么不重要,178年设立)。各地州郡也有府学,不过府学基本上形同虚设。像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都有家学。汝南袁氏的家学就是《孟氏易》,弘农杨氏则是《欧阳尚书》。稍差一点的宗族,比如颍川郭氏,家传《小杜律》.,而且是几代人都是学法律,宗族里出了很多官员,故颍川郭氏可以称为【家世衣冠】。

这种有家传,就可以形成私学,比如南阳人洼丹,其在王莽时期避世,教书育人,有徒弟数百人。还有一种,徒弟从师父那里接受传承后,也设立私学,比如京兆人杨政,在建武年间,从代郡儒人范升那里,接受《梁丘易》的传承,开设私学,有徒弟数百人。济阴人曹曾,从乐安千乘人欧阳歙那里,获得《伏生尚书》的传承,开设私学,有3000徒弟。还有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儒郑玄,郑玄先上太学,然后师从京兆人第五元先,东郡人张恭,扶风人马融,然后即使【家贫】,也有徒弟数百人

对于这个时期的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很多典籍都被世家大族垄断,并且这个时期可没有什么隋唐以后像学堂这种机构,大部分人想读书必须拜入当地的大家族也就是所谓的私学,如果不想拜入也行,那就靠关系找一个老师进行私教,而且这个时期造纸术并没有普及,印刷术更是没有,想要读更多的书不是有钱就能读的,知识也是会被垄断的,很多时候如果是布衣出身去找大家族看书说不定人家理都不理你,但是太学相对好一点,有时候像是商贾或者平民子弟花点钱还是能进去的,各州郡每年也都有推荐名额推选出一部分士子进入太学进修,底层人如果有钱的话可以去参与考试,不过很严格,这个时代门第上的认知慢慢普及,有时候即便考得上社会地位不高的话想要读书就会被人暗箱操作。

对于刘羲三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想想刘羲在原先的世界里小时候爷爷天天拿着戒尺逼着刘羲把儒家十三经给学完了,长大后家里的长辈们又总是唠叨个没完老是让自己好好学习多读书,当时刘羲对读书学习没有多么看重,毕竟身处现在社会,对于古代读书的不易并没有多少认知。可是自从在东观拜蔡邕为师后才明白这个时代读书的不容易,在太学里有些学生家里为了让孩子读书不惜贩卖祖业。在原先的世界,刘裕早年也颇为可怜,小时候爹不疼娘不爱的,他幼年丧母,父亲也不想抚养他,少年时期受过的教育很少,每天都为一日三餐奔波,如果不是被琅琊王氏看重估计后来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也就不会出现了。

“殿下,蔡先生就在楼上,您三位可以上去了。此时刘羲三人进入了一处建筑内,这是太学里类似于后世大学里的自习室的地方,不少学子此时就在此处跪坐在书桌边进行课业的学习。而其中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出现在刘羲的面前,对刘羲恭敬地行礼。

“哟,陶然,你今天不卖东西了?平日里你在太学做生意可是风生水起呀,周围商贩的生意都被你抢光了吧?今天怎么乖乖来自修了?

刘裕和谢玄看着陶然不禁向陶然打趣,陶然这个名字确实没有什么名气,可是他父亲比较出名,尚书郎兼幽州刺史陶谦的儿子,陶谦胜任徐州刺史是黄巾之乱的事情了,现在陶谦还在幽州,陶谦在洛阳有些产业,再加上不想携带家小去赴任于是就让家里人安排陶然来到了太学并且让蔡邕代为管教。刘羲平日里也会在蔡邕休沐时和陶然去蔡邕家里坐坐,平日里在太学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自然而然就熟络了起来。陶然学习一般,但是商业头脑极为发达,但是士农工商等级森严,明明是士子却偏偏行商贾之事,估计是被先生们知道了,本来这种事情一经发现就得被开除,谁让人家是爹是陶谦呢,祭酒网开一面罚陶然来抄书来了。

“唉,哥哥我这不是被抓到了吗,蔡先生下令罚我抄国风三十遍,三十遍呀,殿下您可得给我求求情呀。小玄,寄奴,你俩好好跟殿下学学,就殿下没嘲笑我。

刘羲看着陶然不禁深思,这人绝对的自来熟,尤其是对我们仨,每次看我们仨就跟狗见了肉包子一样,不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人一定是有事,我就不信三十遍能难倒你?

刘羲看着陶然微微一笑,说道:“说吧,还有什么事?

陶然一看刘羲猜出了他的心思,连忙行礼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殿下最近几日有空吗?这不是想请殿下吃顿饭吗?当然了,小玄寄奴也可以来。

刘羲立刻回礼道:“想请我吃饭就直说,弯弯绕绕的。

“只是到时候吧,我还得请一个人来,不知殿下介意不介意。

刘羲看到陶然一脸的贱笑,觉得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立刻问道:“你还能请谁来?别告诉我你要请蔡琰姐来。

刘羲脸上顿时有了一丝恐慌简直就是条件反射,从刘羲拜师开始,蔡琰就是刘羲的命中克星,蔡琰明明也就大刘羲五岁,但是把女大五赛老母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每次只要刘羲耍小聪明一定会被蔡琰逮到,这两年里刘羲从两岁开始蔡琰每次都对刘羲管东管西唠叨个没完,每次蔡琰都代替蔡邕对刘羲进行考核,好多次刘羲都已经尽力表演了,每次都装作不会,可是还是会被蔡琰试探出来,结果就是刘羲的课业日益繁重,每次想捉弄蔡琰可每次迎来的都是蔡琰的拳头。好歹在历史上是个才女,怎么这么暴力呢。但是就连刘羲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蔡琰,确实称得上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才九岁便已经开始帮助蔡邕整理各类典籍。而陶然呢?每次除了给刘羲一个同情的目光外,会给予刘羲除了实际帮助以外的所有帮助。

“哈哈哈,不愧是殿下,这都给您猜到了?小师姐也要来。

果然,算了,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小玄和刘裕平时能聊得来外,也就陶然跟蔡琰了,去就去吧。

刘羲点点头,然后说道:“没什么事我就去找先生了,不过作为同门,我给你个建议,不要找人代抄,先生不是傻子,他想让你把这次惩罚记在心里。

陶然笑了笑然后跟刘羲三人行礼,还不时拍一拍谢玄和刘裕的肩膀,目送三人上楼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变得若有所思起来,嘴里呢喃道:“猜测确切吗?希望不会让我们失望。

来到楼上便看见了蔡邕,蔡邕人长得和蔼,对刘羲三人也非常好,见到三人上楼后也不等三人行礼便示意三人找地方坐下。

“你们来了,昨日在洛阳城玩的可开心?蔡邕饶有兴趣的看着三人,蔡邕无子,三十岁时才只得了蔡琰这一个女儿,无论是刘羲还是陶然他都是把二人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刘羲平日里对蔡邕是极为尊敬的。刘羲本身以前就是个研究生,算是半个学问人,蔡邕算得上一位好老师,不仅是在原先的世界的历史里对刘羲的影响,更是这两年蔡邕的言传身教让刘羲明白蔡邕确实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对于刘羲来说,面对蔡邕一定会知无不言的,刘羲如实说了昨天经历的一切,包括晚上救蹇图的事,刘羲诚恳地问道:“老师,您说学生做的对吗?

蔡邕首先看向谢玄,对谢玄说道:“小玄,你怎么看?

谢玄起身回答道:“先生,我觉得殿下做的有道理,北部尉曹操公正严明是一个忠臣,但是一旦杀了蹇图那么对曹大人来讲一定会被报复,殿下及时出现化解了矛盾,既救了蹇图但是也为了让曹大人立威而惩戒了蹇图,从另一方面讲也保住了曹大人。而且也算是卖了人情。

蔡邕并不言语,看向刘裕,问道:“寄奴,你有何看法?

刘裕起身回答道:“虽然钻了汉律的漏洞,但是好在双方没有产生矛盾,殿下能去解决这件事,我觉得并不是因为蹇硕的缘故,蹇硕还不足以让殿下亲自招揽,我昨晚想了一晚上,或许殿下看重的是北部尉曹操。

刘羲看着二人,觉得很满意,不愧是能让史学家在是书上单独作传的人,才七岁就已经远超同龄人。

蔡邕看了看三人,令三人坐下,之后说道:“殿下,你昨晚的行事很好,至少作为一个四岁孩童你已经超乎我们的意料了,但是你们三人可曾想过,你们卖给曹操的人情是强买强卖。

三人顿时变得疑惑起来了。不等三人说话蔡邕接着说道: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我曾与曹操有过几次交谈,此人断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杀了蹇图会被陷害难道曹操不知道吗?他知道却还是做了这是为什么?

“所欲有甚于生者。三人同时回答道,并且若有所悟。

蔡邕看着三人的表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接着说道:

“你们三人都是早慧之人,皆是天资聪颖之辈,但是切不可自恃聪慧而把所有人都想的那么简单,尔等要明白,汉律的尊严不可辱,这是朝廷的威信所在,如果人人都像殿下这般,这世上还有王法吗?曹操明知他是蹇硕的叔父还要杀之立威是因为他早就做好被报复的准备,在他心里朝廷的威严高于一切,你们要记住,这世上有很多人为了内心的追求是可以甘愿赴死的。

三人起身行礼恭敬道:“谨受教!

蔡邕接着说道:“不过也并非是坏事,至少能让曹操让步就证明殿下您让曹操觉得您或许在他心里比汉律重要。殿下别紧张,此间只有我们几个,没人偷听。

刘羲顿时觉得紧张了起来,果然不能因为自己有着比这个时代的人还超前的见识就自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真要跟这些老狐狸斗估计连骨头都不剩了。老师说的在理,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

蔡邕满意地看着三人,他对三人昨晚的所作所为很是满意,殿下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好好教导将来必成大器,小玄和寄奴也有人杰之资,他们二人辅佐殿下,何愁大汉不兴。

“今日我们学习孟子鱼与熊掌的辩论。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